皮氏家谱及字辈

    中华皮氏网 2012年7月24日 万家姓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皮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皮工,亦称兽工,是殷商时期设置的官位,属于天子六工之一,即制革工。在人类掌握纺织工艺之前,这是非常重要的官职。
天子六工,指职掌六个部门的工匠之官,分别是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到了西周时期,兽工改称为皮工,是具有非常悠久历史的职业官员。
在皮工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兽工氏、皮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皮氏,是非常古早的皮氏,远早于史籍《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中记载的姬姓皮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卿士樊仲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风俗通义》及《元和姓纂》记载,西周初期,鲁献公姬具的次子仲山浦,曾辅佐周宣王姬靜(姬靖)中兴周王朝,因功受封于阳樊(樊邑,今河南济源)。
根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皮氏为周卿士樊仲皮之后。”而樊仲皮,就是建立樊国的那位仲山甫的后裔,曾承袭祖职,担任过周王室的卿士。
樊仲皮,名姬樊,字仲皮,由于在当时樊氏家族中排行老二,不能成为樊国的继承人,因此他被分封在今山西省的河津县一带,后人就以他名字的末字来号称其地为“皮氏邑”。到了秦朝时期,秦始皇干脆就将该行政地域定名为皮氏县。
在樊仲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或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皮氏,为该支皮氏一族的最初之源。该支皮氏后来在天水郡(今甘肃天水、榆中一带)发展为望族,并融合了许多北方游牧民族,是为运城皮氏,又称天水皮氏、榆中皮氏、陇西皮氏等。
皮氏族人大多尊奉樊仲皮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郑国大夫子皮,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姓谱》记载:“出郑大夫子皮。望出下邳。”
春秋时期,郑国的贵族大夫中有个人叫子皮,为执政上卿子展的儿子,接替父亲为执政上卿,是郑国历史上著名的贤臣、相国。
在子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为姓氏者,称皮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皮氏后来在下邳郡(今江苏邳县下邳故城)一带发展为望族,因此又称下邳皮氏。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贵族大夫戴叔皮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戴叔皮是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出自宋国贵族戴氏世家。戴叔皮原来是公子御说身边的著名谋士,他在平定南宫长万之乱、辅佐子御说即位为宋桓公的过程中立有大功。
周庄王姬佗十五年(宋闵公子捷十年,公元前682年),周庄王病逝。太子姬胡齐即位,是为周釐王(周信王)。
讣告至宋国,当时宋闵公正与宫人游于蒙泽,使南宫长万掷戟为戏。原来南宫长万有一绝技,能掷戟于空中,高数丈,以手接之,百不失一。宫人欲观其技,所以宋闵公召南宫长万同游。
南宫长万奉命耍弄了一回,宫人都夸奖不已。宋闵公微有妒恨之意,命内侍取博局与南宫长万决赌,以大金斗盛酒为罚。这博戏却是宋闵公所长。南宫长万连负五局,罚酒五斗,已醉到八九分地位了,心中不服,再请覆局。
宋闵公嘲笑道:“囚乃常败之家,安敢复与寡人赌胜?”南宫长万心怀惭忿,嘿嘿无言。
忽宫侍报道:“周王有使命到。”宋闵公问其来意,乃是报周庄王之丧,且告立新王。宋闵公说:“周已更立新王,即当遣使吊贺。”
南宫长万奏请:“臣未睹王都之盛,愿奉使一往!”
宋闵公嘲笑曰:“宋国即无人,何至以囚奉使?”周围的宫人皆大笑。
南宫长万面颊发赤,羞变成怒,兼乘酒醉,一时性起,不顾君臣之分,大骂曰:“无道昏君!汝知囚能杀人乎?”
宋闵公亦怒:“贼囚!怎敢无礼!”便不自量力去抢南宫长万之戟,欲以刺之。
南宫长万也不来夺翰,径提博局(赌桌)把宋闵公打倒,再复挥拳而下。呜呼哀哉,宋闵公竟死于南宫长万拳下。宫人惊散,南宫长万怒气犹勃勃未息,提戟步行,及于朝门,遇见了上大夫仇牧。
仇牧问:“主公何在?”
南宫长万忿而回答:“昏君无礼,吾已杀之矣。”
仇牧不信,笑道:“将军醉那?”
南宫长万正色道:“吾非醉,乃实话也。”遂以手中血污示之。
仇牧勃然变色,大骂:“腻逆之贼,天理不容!”便举剑来击南宫长万。怎当得南宫长万有力如虎,掷戟于地,以手来迎。左手将剑打落,右手一挥,正中其头,头如茵粉,牙齿被打折,南宫长万随手跃去,那些牙齿嵌入门内三寸!
仇牧已死,南宫长万乃拾起画戴,缓步登车,旁若无人。
宋闵公即位共十年,只因对臣不肖,一句戏言,遂遭逆臣毒手。春秋世乱时期,各诸侯国纷乱,弑君就像宰鸡。
宋国的太宰华督闻变,挺剑登车,将起兵讨乱。行至东宫之西,正遇见南宫长万。南宫长万并不跟他废话,一戟刺去,华督便坠于车下,又复一戟杀之。之后,南宫长万奉宋闵公之从弟公子游为君,尽逐戴、武、宣、穆、庄之族。群公子出奔萧,公子御说逃奔亳城。
南宫长万说:“御说文而有才,且君之嫡弟,今在亳,必有变。若杀御说,群公子不足虑也。”乃派其子南宫牛同猛获率大军包围了亳城。农历10月,萧叔大心率戴、武、宣、穆、庄五族之众,又合曹回之师救亳城。公子御说悉起亳人,开城接应。内外夹攻,南宫牛大败被杀。宋兵尽降于公子御说。猛获不敢回宋国,径投卫国去了。
当时,谋士戴叔皮献策于公子御说:“即用降兵旗号,假称南宫牛等已克毫邑,擒了公子御说,得胜回朝。”先使数人一路传言,南宫长万信之,不做准备。不料群公子兵到,赚开城门,一拥而入,只叫:“单要拿逆贼南宫长万一人,余人勿得惊慌。”
南宫长万仓忙无计,急奔朝中,欲奉公子游出奔。见满朝俱是甲士填塞,有内侍走出,言:“子游已被众军所杀了。”南宫长万长叹一声,思列国中只有陈国与宋国无交,欲待奔陈国。又想家还有八十余岁老母,叹曰:“天伦不可弃也!”复翻身至家,扶母登车,左手挟戟,右手推车而行,至城门破门而出,其行如风,竟无人敢拦阻。
宋国至陈国相去有二百六十余里,南宫长万推着车,一日便到。如此神力,古今罕有。
群公子既杀了公子游后,遂奉公子御说即位,是为宋桓公。宋桓公继位后遣使往卫国,请其执猛获。再遣使往陈国,请其执南宫长万。
宋使臣至陈国,以重宝献于陈宣公妫杵臼。陈宣公贪其贿赂,派公子结以酒灌醉南宫长万,然后让力士们用犀牛皮将南宫长万包裹起来,再用牛筋束之;并囚其老母,星夜传至于宋国。至半路,南宫长万醒来奋身挣扎,但革坚缚固,终不能脱。快到宋城时,犀革俱被南宫长万挣破,手足皆露于外,押送军人赶紧以大棍击之,胫骨俱折。
宋桓公命人将南宫长万与猛获一同绑至市曹,剁为肉泥,并使人治为酪(肉饼),遍赐群臣曰:“人臣有不能事君者,视此酪矣!”可怜南宫长万那八十岁的老母,亦一并诛之。
宋桓公坐稳王位后,拜戴叔皮为大夫,选五族之贤者,为公族大夫。
在戴叔皮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皮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士大夫叫有熊氏,其后裔中有人自改为复姓詹葛氏,后因读音讹,被世人记为诸葛,便干脆称作诸葛氏。
后来,诸葛氏因得罪了君主而逃出齐国,到越国出任大夫。他死后被追封为“景皮公”,其儿子因此被人称“小皮公”,后来就依此改姓为皮氏,世代相传至今。
此说出自《皮氏宗谱》,但遍查史书皆无载,因此,有待进一步考证。

第六个渊源:源于乌蛮族,出自唐朝时期南诏王国第四世王皮逻阁,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亦称魁乐觉、蒙归义,云南蒙舍州乌蛮族(蒙舍诏部落)贵族,著名唐朝南诏王国第四世王。
古乌蛮族,即今云南巍山彝族、大理白族的先民。
皮逻阁是古代南诏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国王。在他继承王位之前,蒙舍诏部落只是“六诏”之一,经过皮逻阁的经营与拓展,蒙舍诏最终统一了洱海地区,进兵爨地,并吞了整个滇池地区,把蒙舍诏发展为“南国大诏”,使“南诏”之名由一诏而为洱海地区之统称。继而,皮逻阁将南诏发展为统治整个云南及其周边广阔区域的西南地方政权,充分体现了皮逻阁的雄才大略。
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皮逻阁继南诏大位。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皮逻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婚姻和亲与唐王朝支持这两把利剑,在保存实力的同时发展与壮大自己。
继位当年,皮逻阁即远赴成都会见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王昱,请求唐王朝支持他统—六诏。他的请求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意,从此成为云南地区最正统的政权首领,称南诏王。之后,皮逻阁又娶了邓赕诏主丰咩的妹妹、施浪诏主施欠望的女儿遗南和“诚节夫人”三个女子为妻,与浪穹诏、施浪诏、白崖城三个部落结成了牢固的联盟。
从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开始,皮逻阁率数万骁勇,经过五年的南征北讨,渐次灭掉其他五诏与河蛮,并击退了吐蕃的势力,从此摆脱了吐蕃的控制和压迫。
皮逻阁在统一六诏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唐王朝的有力支持,并得到唐玄宗的赞赏和嘉奖。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逻阁迁都太和城,建立南诏国。唐王朝封皮逻阁为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并赐名“蒙归义”。皮逻阁统一六诏,只是其创立千秋基业的第一步,之后,他又把目光投向更广远的云南东部的爨地。
爨氏自东汉时期开始,逐渐控制了滇池及以东地区。唐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唐王朝加强了对云南东部的统治,在滇池地区筑城修路,引起爨氏的不满。爨氏利用筑城修路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沉重负担,鼓动民众联合起来,推举南宁州都督爨归王作首领,攻占安宁城,杀死了筑城使竹灵倩。事件发生后,唐廷立即派中使孙希庄、御史韩洽、都督李宓率兵前去征讨,同时又诏令皮逻阁予以配合。通过平息这次动乱,南诏的势力也随之合法地由滇西发展到了滇东。动乱虽然被平息,诸爨首领被“释罪”,但爨氏集团内部的矛盾,以及“以夷制夷”的政策,使这里的形势进一步复杂化。继任经营两爨的侍御史李宓,煽动爨崇道杀死爨归王,后来又杀死其弟爨日进。爨归王的妻子阿姹走投无路,求救于南诏。皮逻阁利用这一难得的机会,一方面派大军将段忠国赴安宁,调停、监督诸爨议和,另一方面,上书唐朝廷,让归王的儿子爨守隅承袭父职,充当南宁州都督。皮逻阁还以调停者的身份,把两个女儿分别嫁给爨守隅和他的仇家爨崇道的儿子爨辅首。接着,又以援助阿姹为名,派大军东进,捕杀了爨崇道和其子爨辅首,尽俘其家属。自此,南诏通过阿姹母子,控制了滇东地区,云南基本上成为南诏的势力范围。
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皮逻阁谢世,在位二十年,终年五十一岁。
皮逻阁生有四子,即长子阁罗凤、次子诚节、三子晟崇、四子成进。传说长子阁罗凤并非皮逻阁的嫡亲,只是一名养子。
皮逻阁逝世时,王位承袭就出现了激烈的争执。在一场内部纷争之后,阁罗风由于文韬武略,战功卓著,最后赢得了王位。而皮逻阁次子诚节则因争夺王位失败而遭放逐。
皮逻阁之子阁罗风通过十多年的开拓,此时的南诏已不是蒙舍川的那个小部落,一个雄踞西南的强大地方政权已呼之欲出。对天高皇帝远的南诏国,强盛一时的唐王朝已显得力不从心了。
在皮逻阁的次子诚节、三子晟崇、四子成进的后裔子孙中,均有以先祖名字中的首音之谐音汉字为姓氏者,汉化称皮氏,世代相传至今,成为今天西南地区彝族、白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中的皮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辽国时期官吏皮室军,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
在辽国时期,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设置有著名的“皮室军详稳局”。
皮室军,就是辽国朝廷的亲军卫队,隶属于北面军官院主(北院大王)统辖。下设有左、右、北、南、黄五个详稳局,分别掌管各皮室军的政令。
“皮室”,就是古契丹语“金刚”的意思,辽太祖在契丹各部中亲自挑选了数千名豪勇强健之士,组建成一支心腹亲军卫队,后依例扩建为“皮室”,约六千余人,其装备、战斗力、待遇等都是最高的,各详稳局的首领就称作“皮室”。
当时,辽国的皮室非常著名,与拽剌、墨离合称“三军”,形成了辽国军队的核心。
在左皮室、右皮室、北皮室、南皮室、黄皮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汉化为姓氏者,就称作皮室氏、金刚氏,后省称皮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末清初蒙古贞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皮玛那乎氏,出自明朝末期驻扎在皮形地区(今辽宁阜新卧凤沟乡和国华乡)的蒙古贞部落。
在蒙古语中,“皮玛那乎”即“前哨、守卫、狼烟台”之义,是重要的边境军事设施,明朝军队称其为“烽火台”,蒙古族人则称其为“皮形”。
世代驻扎在“皮形”的蒙古贞部族人士兵中,有因以为姓氏者。在清朝中叶以后,在蒙古族皮玛那乎氏族人中,有冠汉姓为皮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满族的社会组织》记载:
⑴.满族布希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蒲鲜部,以姓为氏,乃东真国国主蒲鲜万奴的后裔子孙,满语为Busi Hala,汉义“去毛的狍皮氏、鹿皮”,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皮氏、步氏、布氏等。
⑵.满族留济理氏,满语为Linggirl Hala,汉义“黑狐皮”,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皮氏、留氏等。
⑶.满族萨哈尔察氏,亦称萨哈集里氏、哈尔察氏,以部为氏,满语为Saharca Hala,满语“黑貂皮”,世居萨哈尔察(今吉林敦化)、伯都讷(今吉林松源)、乌喇(今吉林永吉)、卦尔察(今俄罗斯乌苏里斯克)、黑龙江沿岸等地,后多冠汉姓为皮氏、萨氏、哈氏等。
⑷.满族尼玛奇氏,满语为Nimaci Hala,汉义“山羊皮”,世居瑷珲一带(今黑龙江黑河瑷珲镇),人口非常少,后多冠汉姓为皮氏、颜氏、于氏、杨氏等。
⑸.满族乌色氏,亦称吴色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吾塞部,满语为Use Hala,汉义“皮带”,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吉林乌拉(今吉林永吉)、长白山、松花江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多冠汉姓为皮氏、吴氏、乌氏等。

得姓始祖:樊仲皮、郑子皮、戴叔皮、皮逻阁。


分享按钮>>皮姓宗祠通用联
>>迁徙分布